
北方
养蜂一年的经历苦、累、亏
转眼间霜降节气已到,北方蜂群进入准备越冬的阶段,一年的养蜂生产已经结束了,回眸一年来的蜂群管理经历,用三个字来概括为“苦、累、亏”。
苦字当头
养蜂注定要忍受一年四季的奔波。养蜂是为了养家糊口,我们常说会养蜂的是蜂养人,能换了经济收益,不会养蜂的是人养蜂,今年还真是验证了这个说法。
为了养强群夺高产,北方的人不辞劳苦,在大寒时节就远离温暖的家园,日夜兼程到广东、湖南、广西等地借温繁殖幼蜂,春季再一路北上有的去湖北、河南,有的直接到河北省邯郸、邢台一带放油菜。
可老天爷没有可怜我们养蜂人,南方倒是下雪低温持续不断,让蜂群繁殖受到不利影响,盼望刺槐期能来一点收成,还是不能随愿,也是低温刮大风,硬是将甜甜的花絮挂的没有了蜜味,随后的枣花多少有点收获。
荆条是我们最后的一线希望,刚开始情况不错,中期遇到多年来不见的干旱,玉米、板栗几乎绝收,你想荆条还能好到那里呢,好端端的荆条花也早早打焉了,不得己,一部分蜂场赶往内蒙放葵花,一部分赶往东北放椴树蜜,情况也好不到那,一年的企盼就这样都化为泡影。
累字当头
拖垮了身体。纵观养蜂阶层分布,大部分人都在五六十岁,像我认识的河南省中牟县的刘中林师傅和另一位伙计都是74岁高龄,为了养蜂事业拖着140箱蜂甘愿走南闯北,每一次搬家装车卸车需要多大的体力消耗啊。
制作巢蜜的可能稍微轻松一点,而依靠采大桶蜜的就相当劳累了,都要雇请人帮忙,每一个蜂场得用一天时间,连续几天累得够呛,盛夏的中午,太阳像毒针直射帐篷,里面温度高达五六十度,夜晚闷热像火炉,开灯就招来蚊叮虫咬,简直受罪难当。
每一
蜂蜜就是我们的汗水所换来的。有的地方吃水不方便、没有电,买食品需要跑十几里地,哎,真实苦累的很,长期的繁重体力消耗把身体拖垮了,甜蜜贡献给别人,垮了自己的本钱。
亏字当头亏本买卖赚吆喝。
在一般人眼里养蜂是个高收入行业,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确是这样,随着环境的变化、刺槐、油菜、荆条分布面积的逐年萎缩,场地难以安排,主要道路上1公里就有三四个蜂场,大量的集中拥挤、蜜源植物的匮乏、天气的不确定因素,加上蜜价偏低,运输成本、生活开支,忙碌一年盈余有限,还不如打工收入的,再说2019年的严重干旱,亏本就没有疑问了,倒是买糖的红火许多。
诉苦归诉苦,我们既然走上养蜂之路,开弓没有回头箭,弃养不是明智的选择,需要拿出坚韧的毅力,不屈不挠的精神,抓紧管理好越冬蜂群,养兵等待明年的春暖花开,希望是属于我们甜蜜事业的人!
